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新闻 > 图片新闻

以“孝廉”之礼求“化诉”之功
——肖港法庭“三治融合”创“孝廉法庭”特色品牌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4-12-19 17:34 点击量: 795

董永故里,因孝闻名,天紫湖畔,康养圣地。湖北省首批示范法庭——孝南区法院肖港法庭坐落于此。近年来,肖港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本土“孝”文化融入源头治理,推动千年“孝廉”文化和新时代的“礼法”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了以“教化为先、法治为本、自治相融”的“三治融合”多元解纷体系,建立了群众学法、解纷的“孝廉法庭”。

肖港法庭.jpg

一、弘扬“教化为先”理念,控制案件增量

突出孝廉特色,优化基础设施。法庭设置“孝廉文化”长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无讼”理念。在天紫新村专设“老年权益保护法官工作站”,每周固定一天时间到工作站接受涉老纠纷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于诉前。

微信图片_20241219172021.jpg

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判流程。法庭在立案窗口设置“涉老年人、妇女儿童绿色窗口”,提高此类案件办理效率,平均审理时长25日,形成“一站式”解纷、“服务型”司法的基层治理模式,高效解决老年人的矛盾纠纷,增强老年群体的司法获得感。

微信图片_20240924090312.jpg

注重情感利益,强化心理疏导。法庭在审理涉老年人纠纷案件时,将“孝亲敬老”的调解理念贯穿始终。今年六月,面对一起涉老年人健康权纠纷案件,在“法官+村干部”的共同劝导下,双方实现和解,社会效果显著。

高效调解老年人健康权纠纷.jpg

二、尊崇“法治为本”思维,减少案件存量

“情理法”融合裁判。法庭注重强化心理疏导,打通当事人心灵上的“任督二脉”,恢复家庭和谐。在处理家事财产纠纷时,法庭将法律适用与“孝廉”文化结合,作出“情理法”融合的裁判,真正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上门为离婚案件当事人普法.jpg

具体案件回访关怀。法庭对相关案件当事人进行“判后回访”、判决书附“法官寄语”,延续司法温情,实现婚姻家事类案件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共开展婚姻家事纠纷类案件回访52次、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128份、法官寄语9份。

微信图片_20241219170601_副本.jpg

现场讲解家庭教育令.jpg

典型案例示范效应。法庭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宣传典型案例,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营造良好家风,争取达到“办理一案,提出一策,影响一批,治理一片”的司法效能,发挥持续可靠的现代社会治理效应。


三、构建“村民自治”机制,防止案件衍生

情暖万家塑造无讼“好乡村”。发挥本土优势,壮大调解队伍,将“孝廉文化”融入调解评理,辖区内陡岗镇红旗村作为“无讼村”创建试点,设置“法官工作室+定期巡访+巡回审判”,依托村规民约释法说理、解决法律问题,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零诉讼”的和美乡村建设首要目标。

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宣传.jpg

德润人心营造崇法“好家风”。善于将家训族规、乡规民约、公序良俗融入调解与裁判,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巡回审判”。今年以来,肖港法庭联合检察机关、司法所、平安办、村委会等部门,共同开展涉民法典宣传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2场次,共开展巡回审判8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