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新闻 > 本院动态

“法”护营商“优”无止境 孝南法院执行工作赋能营商环境建设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5-02-24 17:31 点击量: 183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而法治水平则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是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孝南法院积极探索创新,以规范有力的执行措施和优质高效的执行质效,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以高质量执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走进企业,问诊需求,敲开心门

制定《执行局长常态化走访企业实施方案》,对全区规上企业、重点企业进行常态化走访,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司法服务,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法律需求、涉执案件情况,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市场主体出清、善意文明执行、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清理等工作,全年共走访企业18家,开展送法上门服务9次,发送信用预警26次,开具信用修复证明37份,召开座谈会5次,立足执行工作职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湖北某管业公司是孝南区重点企业,其与武汉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孝南法院执行,因被执行人名下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案件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企业打赢了官司权利却得不到兑现,在政企联席会上也是对法院工作颇有微词。分管执行工作的孝南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胡乙海了解情况后,亲自包保此案,主动走访企业,倾听企业诉求。在得知企业希望拘留法定代表人的请求后,立即安排执行法官赴武汉该公司附近蹲点,经过12个小时的蹲守,终于和法定代表人程某来了个“不期而遇”,执行法官将程某带回孝南法院,在司法拘留的强大威慑下,程某联系财务将应付款项如数支付给了申请执行人。企业从最开始的不满到主动送锦旗表示感谢。

二、专项行动,提升质效,破解难题

坚持执行到位是硬道理,切实兑现企业胜诉权益。积极开展“荆楚雷霆”行动,持续开展“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夏日风暴”“法护营商”等涉企集中执行活动,巧用执行手段深挖被执行人财产,准确识别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行为,严厉打击逃避债务、恶意拖欠账款等行为,帮助企业快速回笼资金。2024年,开展大规模集中执行123次,出动干警2860余人次,车辆1280车次,拘传1890余人次,拘留378人次,共执结涉企案件2964件,为企业挽回损失1.5亿元。

湖北某科技公司与武汉某建筑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在执行过程中拍卖了被执行人的房产、土地等,被案外人孝感某公司以最高价2500万元竞得。被执行人一直以各种行为阻挠法院交付财产。为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取得企业对执行工作的支持,孝南法院分管院长及执行局局长5次主动上门召开座谈会,沟通无果后,依法组织强制腾退,为保证执行行动的公平公开公正,要求人大、政协、政法委、检察院一起见证监督执行,并由孝感日报融媒体全程直播,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三、服务延伸,司法激励,共创共享

出台《孝南区人民法院关于建立涉诉企业白名单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白名单企业的入选条件、审核流程、司法激励、动态监管等内容,对入选白名单的企业在案件保全、案件审理、案件执行等环节予以守信激励,同时审慎适用“限消”“纳失”、冻结基本户等强制措施,确保司法活动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孝感某建筑公司涉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审查发现该企业系白名单企业,主动与企业对接,并与区营商办、工商联互通信息,联合做执行和解工作,没有按常规执行流程一上来就将企业“五花大绑”。在法院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该企业迅速履行完毕义务,在没有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一件执行案件消解于无声,用执行法官的多跑路,换来企业的“少跑路”。

四、重建机制,因案施策,进退有序

重塑涉企案件执行流程,优化市场退出机制。深入推进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构建“繁简分流、分段集约”执行办案机制,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工作模式。对涉企案件做到应查尽查,组建涉企专业团队,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加大财产处置力度,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依法依规用足强制措施,提高司法威慑力。加大“执转破”工作力度,对于执行不能企业、“僵尸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算,促使其有序退出市场,对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坚持经营主体退出与挽救并重,引导企业兼并重组。2024年,孝南法院共移送破产案件9件,成功受理破产申请6件,执结关联案件241件,化解企业债务6800余万元。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孝南法院将坚持用“心”扛起责任担当,用“情”创新办法举措,用“力”锻造过硬队伍,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