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新闻 > 本院动态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支点建设的十五条举措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5-03-21 09:12 点击量: 11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部署、省法院发布的《全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支点建设行动方案》、孝感市孝南区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工作方案以及2025年孝南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如下举措。

   第一条 深化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一是坚持公正司法、能动履职,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司法公开和审限管理等各环节,对涉案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实质性分析、评估,根据分析评估意见作出针对性防范和处置,力戒程序操弄,将司法活动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二是推进涉企案件影响在线评估工作,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节点刚性嵌入审判管理流程,确保涉企案件在线评估率达到100%,实现制度运用的可标注、可倒查、可统计。三是推广适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改革经验,结合“企业自评+法院评估”,重点关注涉案企业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环节的司法需求,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实现“一企一策”,最大限度把司法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责任部门:审判管理办公室  责任领导:胡乙海  责任人:张杨、李曼)

第二条 深化服务融入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在区委政法委牵头下,加强与区税务局、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住建、公安、网格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推进各领域业务的办理效率。主动融入区、镇、乡、社区、村综治中心建设“一网通办”平台,进一步提高“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效率和水平。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审判执行效率,协同联动孝南区不动产中心以及辖区各金融机构,优化涉案企业财产综合查询平合、执行联动机制。(责任部门:执行局、立案庭  责任领导:张亚斌、胡艳鹃  责任人:冷炳勇、万烨、吴奥悉、秦冰)

第三条 提升立案服务水平。一是运用立案“智能审查”系统,对符合立案条件、审查期限满7日调解失败的案件由系统自动转为立案。二是强化司法服务联动机制,推进跨域立案、跨域调解、跨域送达等司法诉讼服务合作,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三是持续推进线上立案“一网通办”,线下立案“只跑一次”。完善线上立案流程,优化线下立案服务,健全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自当事人提出立案申请并补正材料后“即申即立”,符合立案条件的,严格做到7日内登记立案。四是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投诉监督渠道,对于不立案投诉,做到“必督办、定回复”,确保有效投诉处理达到100%满意度。(责任部门:立案庭  责任领导:胡艳鹃  责任人:万烨、吴奥悉、任瑞)

第四条 出台规范性文件降低司法鉴定成本。出台有关降低司法鉴定费用的相关规范性文件,采取缴纳方和鉴定机构双方自愿,由鉴定评估机构酌情予以减缓鉴定费用,有效降低此类鉴定项目的诉讼成本。创新采取竞争方式选择鉴定机构工作机制,由评审委员会综合评价鉴定人员构成、鉴定收费、鉴定时限、机构业绩,有效降低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的收费标准,以降低司法鉴定成本。(责任部门:立案庭  责任领导:胡艳鹃  责任人:万烨、吴奥悉、任瑞)

第五条  建立“预查废”机制。在审查涉银行不良债务诉讼和执行立案过程中,发现涉案债务人有他案涉执且因“无财产可供执行”已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的,可出具《预查废证明》。(责任部门:执行局、立案庭  责任领导:张亚斌、胡艳鹃  责任人:冷炳勇、万烨、秦冰、吴奥悉)

第六条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一是开展知识产权小额速裁程序快速审理机制改革,推行知识产权案件办理“130”模式,推广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实现纳入快速处理范围的知识产权案件1个工作日内受理,30日内办结。二是加大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机制,建立海外知识产权诉讼、贸易调查等信息跟踪和发布机制。针对出海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共性问题,推出维权需求企业库、海外法律法规库、纠纷应对案例库等。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和重复侵犯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建立涉“AI”知识产权司法建议书机制,加强对“AI智能搜索”所生成内容中可能存在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审查与管理,并建立健全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有效投诉与举报机制,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四是构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协同保护机制,在区市场监管局的牵头下,加强与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的联动,三部门协同设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创新“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衔接机制”和“知识产权刑事自诉案件三方调解机制”,将整治工作从打击犯罪延伸到执法司法全链条。五是建立行政执法与调解对接机制,积极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谅解或合作,行政机关依据公正合理保护原则和过罚相当原则依法减免处罚。(责任部门:民事审判第二庭 刑事审判庭、综合审判庭  责任领导:刘光辉、陈智、陈卓  责任人:董劲松、毛翠娥、董洪胜)

第七条 以坚持重整救治为重点提升破产审判工作质效。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破产审判工作专班,每周召开破产审判工作例会,建立破产案件台账,制定破产案件清单与案件办理进度统计表,做到“定期督导、集中研判;挂图作战、限期结案”,提升破产审判工作质效。二是建立完善机制,通过探索“执行转破产+重整”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建立预重整审理机制、深化破产府院协调联动机制等方式助力困境企业重整再生;建立健全线上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破产企业、相关涉案主体等相关信息“一网通查”;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允许破产企业的相关权利人推荐破产管理人,并由法院指定。(责任部门:民事审判第二庭  责任领导:刘光辉、吴亦伟  责任人:董劲松、朱正伟)

第八条 监督政府守约践诺共建良好政务环境。加速推动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常态化机制建设,促进一把手“应出尽出”、“出庭出声”,及时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依法审理行政机关不履行合同义务、新官不理旧账等不作为乱作为案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的形式予以曝光,并将线索移交有关监管部门。对行政执法中影响政务环境的多发、高发领域,提出司法建议,促进行政争议源头治理和实质性化解。(责任部门:综合审判庭  责任领导:陈智  责任人:董洪胜、王思怡)

第九条 依法严厉打击涉企刑事犯罪。依法从严打击针对企业和企业家实施的寻衅滋事、强迫交易等黑恶势力犯罪、恶性暴力犯罪,维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市场公平交易秩序。依法惩处针对企业和企业家实施的盗窃、抢夺、诈骗等侵犯财产类犯罪,维护企业和企业家财产安全。依法惩处企业工作人员实施的贪污、职务侵占、行受贿等腐败犯罪,净化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切实加强法检协同协作,充分利用第三方合规监管机制,从源头减少和预防违法犯罪。(责任部门:刑事审判庭  责任领导:陈卓  责任人:毛翠娥、李致)

第十条 提升涉外案件审理质效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对涉外审判业务培训,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审判能力;推行电子诉讼,为涉外案件提供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便捷诉讼服务,优化诉讼服务,保障涉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案例研究,注重案例指导,统一裁判尺度。(责任部门:民事审判第一庭  责任领导:王华、吴亦伟  责任人:孙继武、邓康)

第十一条 多措并举解决执行难题。一是开展专项执行行动,每周三开展拘传、拘留、腾退等强制执行行动,常态化开展“荆楚雷霆2025”、交叉执行、终本清仓等专项行动。二是快速发放涉企执行案款,对具备案款发放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发放完毕,执行案款年度发放率不低于90%。三是严格规范执行案款延期审批流程,不得无故超期发放执行案款,常态化清理发放沉积执行案款,力争长期未发执行案款动态清零。四是针对涉企执行案件采取因案施策,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存在资金困难的涉企被执行人,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积极促成执行和解,分期履行缓解企业压力。五是建立失信预警机制,针对涉企被执行人审慎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措施,应当提前10天预警,送达《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预警告知书》。六是信用修复提速,推行信用修复1日办结即在1个工作日内主动屏蔽失信信息并向征信部门推送,或向涉企被执行人出具书面信用修复证明。(责任部门:执行局  责任领导:胡乙海、张亚斌  责任人:冷炳勇、秦冰)

第十二条 以纠治违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为重点,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活动。建立涉企司法行为负面清单,集中整治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措施,纠治拖延执行等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搞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利益输送,发现问题不处理,受理投诉不及时、互相推诿扯皮等问题。(责任部门:督查室、民事审判第二庭  责任领导:刘光辉、孟军  责任人:李扬、左小丽)

第十三条 加强考核推动审判执行绩效考核将涉企审判、执行的违规行为以及民事执行拖延问题纳入法官绩效考核,加强考核,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不断推动审判、执行行为规范化。(责任部门:政治部、审判管理办公室  责任领导:易文杰  责任人:张杨、刘婷)

第十四条 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为服务支点建设提供司法保障。一是加强“法院+工商联”协同联动,完善“法院+工商联”联络机制,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协助区工商联编制企业合规经营手册指引;定期与区工商联联合组织开展涉企活动,主动开展送法进企业、普法宣讲、法律诊疗等零距离司法服务;二是完善企业涉诉涉执机制,建立企业诉讼保全白名单机制,制定《企业诉讼保全白名单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允许“白名单”企业在申请诉讼保全时可以其信用作为担保,提升司法工作效率。三是建立企业涉诉、涉执澄清机制,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企业准确的涉诉信息,出具《说明函》,帮助因涉诉涉执信息影响信贷融资、招投标等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责任部门:立案庭、民事审判第二庭、执行局  责任领导:刘光辉、张亚斌、胡艳鹃  责任人:董劲松、冷炳勇、万烨、吴奥悉、左小丽、秦冰)

 第十五条 筑牢生态安全司法屏障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服务保障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严厉打击暗管偷排、跨域倾倒、走私废物等污染环境类案件,依法惩治非法占用耕地、非法侵占河湖、乱砍滥伐、擅自取水等破坏生态类案件,筑牢维护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司法屏障。贯彻系统观念,加强长江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妥善审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引发的企业改制、整合、破产等案件,支持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持续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形成全民参与节能降碳的良好格局,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责任部门:综合审判庭  责任领导:陈智  责任人:董洪胜、王思怡)

 

 

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