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新闻 > 本院动态

从接线台到审判席:我用双重身份守护民心温暖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5-11-20 17:05 点击量: 47

我叫肖秋英,是孝感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一名接线员,也是孝南区人民陪审员。有人说,我的两份工作像“两条平行线”——一个在电话这头听民生诉求,一个在法庭之上陪审是非曲直;可在我心里,它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用真心懂民心,用责任护公正。

微信图片_20251117155856_55_543.jpg

2024年6月,当我拿到人民陪审员任命书时,最先想起的不是法庭的庄严,而是热线里那些带着委屈和期盼的声音。有位老人曾在电话里哭着说:“儿子不养我,我该找谁评理”,有位商户着急地问:“合同被骗了,能不能要回血汗钱”——过去在热线,我能做的是帮他们转办部门、跟进结果;而成为陪审员后,我多了一个机会:走进法庭,以普通人的视角,为像他们一样的老百姓,把“理”说清楚、把“公平”看明白。

微信图片_20251117155855_54_543.jpg

“不穿法袍的法官”,是群众对人民陪审员最亲切的称呼。我们没有专业法官的职业身份,却同坐审判席,以普通人的视角、生活的智慧参与案件审理,让司法判决更贴近民心、更具温度。

人民陪审员不是“编外法官”,而是司法公开的参与者、民意沟通的传递者,用平凡身份守护着司法的公平与温度,让“法律为民”的初心在每一次庭审中落地。

孝南区法院全年审结刑事案件中,信息诈骗案件的办理始终是重中之重。每一次严谨的庭审、每一份公正的判决、每一场细致的宣讲,都是在加固群众的“财产安全网”。我第一次陪审的案子就是一起信息诈骗案件,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起案件——它没有激烈的冲突场面,却藏着无数家庭的眼泪;骗子不用当面露面,却能隔着屏幕掏空普通人的积蓄。坐在陪审员席上,我提醒自己,既要看懂案卷里的证据链条,更要记得老百姓面对诈骗时的无助,用普通人的视角,帮法庭把“公正”落到群众最关心的“钱袋子”上。当看到被害人拿到退赔款时因激动而泛红的眼眶,听到群众说“现在懂得怎么防骗了”时,我真正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滚烫的价值。

信息诈骗的手段或许会不断翻新,但我们打击犯罪的决心从未动摇。在孝南人民法院刑庭,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破迷雾,以法律护民生,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让公平正义照亮每一个被诈骗阴霾笼罩的角落。

2025年2月,我很荣幸被孝南区人民法院评为2024年度“优秀人民陪审员”,现在,我依然每天守在热线接线台,听着孝感市民的家长里短、急难愁盼;也会定期走进法庭,坐在陪审员席上,把热线里读懂的“民心”,变成陪审时的“同理心”。

图片1.png

有人问我:“两份工作连轴转不累吗?”我总是回答:“不累”。因为在热线,我帮群众“解难题”;在法庭,我帮群众“守公正”。这两种身份,都是在为孝感的老百姓做事,都是在守护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正义。接热线是帮群众‘传声’,当陪审员是帮群众‘维权’,不管在哪个岗位,只要能让老百姓的事有着落,再忙也值得。如今,我依然在热线与法庭之间奔波,用“倾听”的耐心和“履职”的责任心,守护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司法的温度。

未来,我还想继续做好这两件事:在热线里,把每一通电话接好、每一个诉求办实;在法庭上,把每一个案子看懂、每一分责任扛牢。用接线员的“细心”,倾听民声;用陪审员的“真心”,守护公正——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工作者,最踏实也最骄傲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