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官,我发现被执行人的车辆踪迹了,你们现在能过来吗?”

10月29日清晨,孝南区法院执行局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响起,原来,是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希望干警组织执行。充分掌握线索后,执行干警队伍迅速集结,前往申请执行人指定地点与其汇合。
虽然该案前期执行过程中,代某某总是用各种理由拒绝还款,但承办法官还是决定最后尝试争取其主动配合:“代某某,你与某某经营部的案子,你准备怎么解决?你在家吗?我过来组织你和申请执行人协商一下吧。”代某某不知道自己的车辆行踪已被掌握,依然故技重施,企图逃避还款:“哎呀,陈法官,我真的没钱,没办法还钱。我现在不在家呀,我在外地,在河南,没办法回来。”说完代某某就立刻挂断了电话。
前期,执行局接收该案时,已查封代某某名下的车辆,让其不能进行变更登记。但由于该车辆实际由代某某使用,位置随时变动,法院实际控制车辆难度进一步加大。在与申请执行人沟通配合下,执行干警迅速到达某小区固定停车位锁定了被执行人的车辆位置,并由此推测被执行人大概率住在该小区。

在小区物业管理处查询到代某某的住址后,执行干警们迅速前往,找到了代某某的妻子,告知其法院已依法扣留代某某的车辆,如果代某某仍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规定的还款义务,那么法院后续也将对其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或将影响其消费及信用记录,希望她主动配合法院联系并规劝代某某。
接到妻子的电话,代某某终于意识到这回法院是“动真格”的了,十分钟后就赶回了家中,表示愿意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解决。
最终,经过执行局组织协调,代某某同意当场履行1万余元,剩余款项在银行账户解除冻结后立刻支付给申请执行人,申请人也当场同意将代某某的车辆解除扣留。
在司法执行的复杂战场上,巧用强制措施是推动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面对那些试图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温和的沟通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此时,巧妙运用冻结、查封、扣押等财产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人行踪等线索进行查找,就像是给被执行人编织了一张无法逃脱的法网。从经济层面给予被执行人强大的威慑力,迫使其重新审视自己逃避执行的行为。让被执行人明白,向整个社会传达出法律文书不是一纸空文,法律不容亵渎的信号,孝南法院也将汲取每次执行经验,继续将每个案件的执行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