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走进孝南法院,成为一名法院干警。第一站,执行局,起初,我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可以手持利剑,执行回案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多时,在被执行人屡屡逃避、执行未果,申请人怀疑的目光中,我感到气馁和委屈,觉得自己饱受夹板气!想要放弃时,我看到烈日炎炎下前辈们寻找线索的身影、看到查封现场同事们汗湿的后背、看到执行回款时群众感激的目光,那些场景如同一束束强光,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这一刻,我知道,担当,从来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而是挫折中的坚持与勇气。
后来,我调至朱湖法庭工作,至今已三年。在这片距离群众最近的司法阵地上,我见证了太多平凡却动人的故事,也深刻体会到了红船精神在新时代司法工作中的传承与延续。

庭长一次次与当事人沟通,嘶哑的声音,却饱含着无尽的耐心与关怀。我还记得那起赡养纠纷案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因子女推诿,生活陷入困境,无奈之下,老人将子女告上法庭。庭长接到案件,第一时间与老人的子女联系,他多次组织当事人沟通,但每次协调都不尽如人意。子女们各有各的理由,互相推诿责任,老人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矛盾陷入了僵局。庭长没有放弃,他俯身倾听,耐心讲述,最终,用真诚、尊重的姿态敲开子女间紧闭的心门,兄弟间的多年隔阂,逐渐化解,当子女愧疚地签下协议,老人露出笑容时,我忽然明白:庭长沙哑的声音,就是司法为民最美的旋律。

法院人的工作,无疑是艰苦的。法院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案件繁杂如乱麻;但法院人的工作,也是幸福的,文书被认可的成就感、当事人领款时感激的目光、送法进校入企的需求感……这些,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司法为民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跟党走,在砥砺奋进中强筋骨、守底线、树新风,就一定能够在孝南法院,书写出属于我们这一代司法人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