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新闻 > 本院动态

【青春夜话】青年干警夜学第一课:业务学习促办案 认罪认罚广推行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3-06-09 08:54 点击量: 667

  6月8日晚19:00,孝南区法院青年干警夜学第一堂课由新铺法庭庭长毛翠娥担任主讲。毛翠娥法官自参加工作以来,办理了众多行政与刑事案件,其结合自己丰富的办案经验,为参学干警们讲解了刑事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1.JPG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2.JPG

  毛翠娥法官讲道: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认罪认罚制度从最初的坦白从宽政策,到认罪案件简化审,再到认罪认罚制度改革试点,最后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深度根植于我国刑事诉讼的传统和现状,是一个结合实体和程序综合性的制度。实践证明,构建区别对待、繁简分流的多层次刑事诉讼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司法实践需要和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

  一是及时有效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鼓励、保障真正有罪的被告人,在获得有效法律帮助的前提下自愿认罪认罚,有利于及时查明犯罪事实,公正、准确、有效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避免打击不力、放纵犯罪,同时有效防范非法取证、刑讯逼供、罪及无辜,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二是更好落实宽严相济、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

  将认罪认罚从宽确立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从实体处理和程序适用两方面,强化认罪认罚的法律途径和法律效果,有利于更好落实坦白从宽,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确保量刑公平公正。

  三是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从诉讼程序角度看,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遵循《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简化认罪认罚案件处理程序,可以大大缩减审前羁押时间,防止由羁押时间决定量刑结果,避免“关多久判多久”现象,更好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切实保障人权。

  四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的需要

  要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根本出路是改革诉讼制度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司法改革来提升审判质效。通过对认罪认罚案件分流处理,推进繁简分流层次化、精细化、体系化,构建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有序衔接的多层次诉讼程序体系,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实现诉讼程序与案件难易、刑罚轻重相适应。

3.JPG

  毛翠娥法官的讲解融合实用性和指导性为一体,使青年干警对刑事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与适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坚持宽严相济、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和坚持证据裁判三个原则,有利于在日常审判工作中依法加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重点提升全院办案质效和办案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